正数和负数教案(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)
本文目录一览:
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《负数》教案
《负数》教案(一)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: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,能正确地读、写正数和负数,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。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。 2过程与方法 : 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,体验比较、归纳总结的方法。
.认识正、负数。(1)引入正、负数。谈话:刚才,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“+”表示转来6人,添上“-”表示转走6人(板书:+6 -6),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。介绍:像“-6”这样的数叫负数(板书:负数);这个数读作:负六。“-”,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,叫“负号”。
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,了解负数的作用,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。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,知道0既不是正数,又不是负数。正数都大于0,负数都小于0 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。
《负数的初步认识》教学设计 篇1 【教学目标】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,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、写方法,知道0既不是正数,也不是负数,正数都大于0,负数都小于0。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、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,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。
1、正数和负数(第一课时) 教学目标: 知识与技能:通过实例,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;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;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。 过程与方法:通过正负数的学习,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,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 2、教学内容: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: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,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、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,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。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,符号化的过程,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。 3、正数、负数的定义: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,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“一”时叫做负数。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“十”(正号)表示正数。举例说明:0. 等是正数(也可加上“十”)---0.- 等是负数。 4、﹒到现在为止,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:正整数、正分数、0、负整数、负分数,但研究问题时,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:正数、0、负数,进行讨论。4﹒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,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,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;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。 5、巩固对负数的认识。 教学难点: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。 教具准备: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: 自学教材、整理梳理、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: 梳理知识。 6、《负数的初步认识》教学设计 篇1 【教学目标】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,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、写方法,知道0既不是正数,也不是负数,正数都大于0,负数都小于0。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、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,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。 《正数和负数教案》 篇1 教学内容: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: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,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、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,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。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,符号化的过程,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。 正数、负数的定义: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,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“一”时叫做负数。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“十”(正号)表示正数。举例说明:0. 等是正数(也可加上“十”)---0.- 等是负数。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,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,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,理解分类的标准、分类的结果,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。通过正数、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,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。 进一步巩固正数、负数的概念;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,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。二。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、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,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。三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 【 #教案# 导语】你对正数和负数有哪些了解?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,希望对你有帮助! 篇一 教学目标: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,了解负数的意义,会读写负数。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,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。 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,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。 正数:以前学过的数中,除0外的数叫做正数;如:+5,+0.23, 8818? 负数:在正数前面加上“-”号的数叫做负数;如:-5, -0.54, ? 0既不是正数,也不是负数。 数学的学习,并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《正数和负数》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。 正数、负数的定义: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,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“一”时叫做负数。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“十”(正号)表示正数。举例说明:0. 等是正数(也可加上“十”)---0.- 等是负数。 一。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、负数的概念;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,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。二。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、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,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。三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 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,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。 正数和负数(第一课时) 教学目标: 知识与技能:通过实例,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;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;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。 过程与方法:通过正负数的学习,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,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 1、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,学生的好动性,注意力容易分散,爱发表见解,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,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,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,一发学生的兴趣,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;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,让学生发表见解,发挥学生的主动性。 2、七年级上册数学《整式的加减》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: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,在具体情景中,认识同类项。 通过小组讨论、合作学习等方式,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,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。 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。 教学重点和难点: 重点:理解同类项的概念。 3、三项系数的特点(特别是符号的特点)。 (4)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。 [学生回答]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: 两数和的平方,等于它们平方的和,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; 两数差的平方,等于它们平方的和,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。 4、【篇一】初一上册课本数学教案 《余角和补角》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: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运用角度表示方向,并能熟练运算和角有关的问题。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实际操作,体会方位角在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,发展抽象思维。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,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正数与负数的教案内容及任务怎么写
正数和负数的教案
《正数和负数教案》
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精选【三篇】